大众体育产业

新闻动态

日本投降明明是8月15日,为何纪念日却定在9月3?背后有很大深意_胜利_政府_帝国

发布日期:2025-07-07 00:22    点击次数:113

你以为1945年8月15日天皇广播一声,日本就乖乖投降了?

别被表象骗了,那天的日语广播里,从头到尾都找不到 “投降” 二字,尽是些含糊其辞的托词。

更耐人寻味的是,明明9月2日盟军已在军舰上签下受降书,我们的抗战胜利纪念日却偏偏定在9月3日。

这多出来的一天,不是时间的误差,而是一个民族在血火淬炼中挺直的脊梁,是无数先烈用牺牲换来的、不容丝毫含糊的尊严与骨气。

8月15号,日本认输了吗?嘴上说的可不算数

很多人印象里,日本投降就是1945年8月15号,天皇裕仁对着收音机念稿子,也就是所谓的“玉音放送”。

那段广播,确实让全世界松了口气,但你要是细听那份《终战诏书》,就会发现日本人骨子里的那点小九九。

展开剩余89%

通篇都是些“为万世开太平”、“朕兹所以宣战”等等这种云山雾罩的废话,就是绝口不提“投降”和“战败”这两个词。

最接近认怂的一句,是“朕已饬令帝国政府,接受其联合公告”。

这是什么意思?好比街上打架输了,爬起来拍拍土说:“行了,看在邻居的面子上,今天这件事就算了,我先回家吃饭了。”

那口气,充满了委屈和不甘,哪有半分认罪的意思?

别说我们听着来气,就连美国人都觉得莫名其妙,只能把这份东西叫做“停战声明”,广播播完,东京还有死硬派军官发动兵变,不愿相信“终战”的事实。

所以说,8月15日,顶多算是日本单方面宣布“我不打了”,离真正盖章画押的投降,还远着呢。

信息来源:《澎湃新闻》

信息来源:《澎湃新闻》

那份签在军舰上的降书,为什么不是我们的胜利日?

真正白纸黑字的投降,是在半个多月后。

1945年9月2日,东京湾,美国“密苏里”号战列舰上,日本外相重光葵和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,代表日本政府,在一份文件上签了字。

这份《降伏文书》就干脆多了,开篇就写着“我等兹宣布,日本帝国大本营,及所有日本国军队,及在日本国支配下一切陆海空军队,兹向同盟国无条件降伏。”

“无条件降伏”,这五个字,掷地有声。

当时,中国、美国、英国、苏联等同盟国代表都在场,亲眼见证了这一幕,从国际法的角度看,这一天,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落幕的标志。

这看起来才是板上钉钉的胜利,逻辑严谨,手续齐全,那为什么我们没用这一天呢?

因为,那场仪式,虽然有我们的代表,但终究是在别人的军舰上,在别人的主导下完成的,我们的胜利,不能只是一场被邀请观摩的仪式。

真正的胜利,得是山河同庆、万民狂欢才算数

现在,把时间调到1945年的中国。

那时候没有互联网,连电话都是奢侈品,消息传播得有多慢,我们今天很难想象。

当日本在“密苏里”号上签字投降的消息,通过电台和报纸传回国内时,已经是第二天,也就是9月3日了。

消息一传开,整个中国,炸了。

那是一种怎样的狂欢?重庆的街头,鞭炮从早放到晚,震得人耳朵嗡嗡响,人们冲上街头,挥舞着旗帜,拥抱素不相识的陌生人,很多人笑着笑着就哭了。

工厂停工,商店关门,学校放假,政府顺应民意,宣布从9月3日开始,全国庆祝三天。

从那一刻起,“九三”这个日子,就刻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,后来成立的“九三学社”,也是为了纪念这个永世难忘的日子。

这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胜利时刻。它不发生在东京,也不发生在哪艘外国军舰上,它发生在中国每一寸劫后余生的土地上,发生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。

信息来源:《人民网》

信息来源:《人民网》

十四年血海深仇,不能被一句轻飘飘的“不打了”抹平

我们为什么偏偏认准了9月3日这个“消息传来”的日子?

因为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,大家真是被“假和平”搞怕了。

从1931年“九一八”算起,整整十四年,日本人一边打,一边谈,什么“华北特殊化”,什么“曲线救国”,烟幕弹放了一个又一个。

老百姓心里那根弦一直绷着,生怕高兴得太早,又是一场空。

所以8月15那天,很多人是半信半疑的,不敢庆祝,直到报纸上的铅字真真切切地印出来,直到看到身边的日军真的开始缴械,那压抑了十四年的巨大情感,才敢彻底爆发。

9月3日,是老百姓亲眼看到、亲耳听到、真真切切感受到的胜利,这是人民的选择。

更重要的是,这关乎民族的尊严。

十四年抗战,我们付出了三千五百万军民伤亡的代价,这场胜利,是用几代人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。

如此惨烈的牺牲,如此来之不易的胜利,怎么能被日本人一句含糊其辞的“终战”轻轻带过?又怎么能仅仅以一份在海外签署的法律文书来定义?

我们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,我们是战胜国,我们的胜利,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宣布,由我们自己来庆祝。

9月3日,就是我们以举国狂欢的方式,向世界宣告:我们赢了!

9月3日,是一场打到今天的历史话语权战争

你以为这只是个日期的选择问题吗?并不是,这是一场持续至今的历史话语权争夺战。

直到今天,日本国内还有些人,在想方设法篡改教科书,美化侵略,参拜战犯,他们不愿承认“侵略”,只说是“进入”,不愿承认“战败”,只说是“终战”。

在这样的背景下,我们坚持9月3日这个胜利日,就是在用国家意志,对抗历史的虚无主义。

它在提醒全世界,别忘了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,也别忘了中国人民在那场战争中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朽贡献,我们不是二战的旁观者或配角,我们是主角之一。

2014年,中国以国家立法的形式,将9月3日确定为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”,这不仅是尊重历史,更是在宣示:历史的真相,不容篡改。

所以,下一次再看到天安门广场前的阅兵,你就明白了,那不只是为了庆祝,更是在提醒。

它在提醒我们自己,和平来之不易,它也在提醒某些人,有些债,是赖不掉的。

信息来源:《北晚在线》

信息来源:《北晚在线》

所以,9月3日究竟意味着什么?它从不是一个轻飘飘的时间标记。

它是十四年浴血奋战最终落下的铿锵句点,是三千五百万逝去同胞得以告慰的安宁,是全体中国人用血肉之躯从硝烟里搏来的胜利勋章。

这一天,字字千钧,只镌刻着两个字:尊严。

发布于:广东省